第233章 荒木的思考-《大弹道》
第(2/3)页
这一天,随着二营进驻安峰尖,三个营至此全部离开梅岭主峰的团部,按照布置在梅岭的三处易守难攻处安营扎寨,各自发展。
清晨,梅岭主峰上薄雾霭霭,按照没有作战行动的生活习惯,早上起床李崇先是从半山腰往山间攀登,上山路是天然的,需要在直插云霄的密林之间用脚走出来,时陡时缓的地势蜿蜒向上,站在主峰山头之上,开着云海初开,朝阳攀升,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觉油然而生。
在山顶练了一套拳脚,然后下山回到院子冲凉。
晨练完毕后,再吃完早饭,八点坐在团部室内,根据送上来的情报研究鬼子的一举一动。
梅岭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被打坏掉的长埠镇也是如此。
长埠镇的据点鬼子已经修缮成型,三丈高的砖石墙,上面围了铁丝网,并且在边角处建了四个高台,可以扫式周围的一举一动。四个碉堡前,挖了沟壑注水,也同样围了铁丝网。小鬼子下了大力气,势要把长埠镇打造成一个军事前沿据点。在长埠桥的对面,同样一座碉堡拔地而起,与长埠镇这边的桥头碉堡相呼应。
重建的这一周里,前来支援的一个中队鬼子始终没有离开,而是驻守在长埠镇提防国军的再次偷袭,同时残酷的征调了大量民夫在长埠镇修工事。
残酷无日夜的劳作让周边不少乡村的年轻人纷纷闻风而逃,这让驻扎在木马岭的三营不声不响的就招到了百名新兵。
同时,分兵之后的一营和二营也发出了征兵消息,八路的游击队伍也广纳兵源。
梅岭十二大山匪,准确的说现在是十一大土匪势力签字画押的抗日宣言也在李崇授意的刻意宣传下传开。
一时间,梅岭成为了抗日一块圣地,周边不愿做亡国奴的年轻人闻风而往。
“八嘎呀路!”安义县城,荒木接到下面传上来的关于青年人口急剧减少的消息,有些气急败坏。支那人的命虽然不值钱,但是修碉堡建工事还需要这些蝼蚁。而且这样下去,无疑是在增长反抗皇军的力量。
荒木在桌前来回踱步的走着,思考者应对人口流失的对策。挨家挨户登记人口,定时定点的清查虽然可用,但也只是在县城才能有效实施,谁知道总感觉杀不尽的支那人在乡村之间还有多少?皇军也不可能有时间精力去四处遍布的乡村里清查人口。
想着想着,荒木一路走出光线暗淡的办公室,对不断敬礼问好声没有丝毫反应,直到迎面走来了一队协防的皇协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