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我的防区-《大弹道》
第(2/3)页
“报告团长,十六岁前上过五年学,在纺厂做了一年工人,跟着家里做了两年小买卖,参军之前在保安团又干了两年。”
“嚯,年纪不大,农工商兵都干齐全了,你去吧。”怪不得说话不拘着,也是社会大染缸滚出来的油子。
“是。”
“等等,把炮报进去,小点心,待会儿别忘了底座。”
“是,团长。”一听这话,潘家平脸上乐着又打了一个军礼。
这新兵倒是有些炮兵上面的知识,是个不错的苗子。
收下武器后,当天李崇说干就干,包括潘家平在内,从新老兵中挑选了二十一个人出来,三个人伺候一门炮,就此成立了一个压缩型的炮兵排,由老兵中此前就是主炮手的王大柱担任炮兵排长,全排独立于三个营之外。
成立炮兵排只是一个初始,这次七九三团重建,李崇要打破以往火力分散的弊端,将全团的重武器集合起来,发挥出火力集合威力来。轻机枪都平均分给各连,但重机枪班成立了起来。因为重机枪就两座,也是为了避免三个营初期阶段出现人有我无的情况产生矛盾。
兵源武器到位之后,第二天,七九三团便奉命离开铁头岭,往一百多公里外的梅岭转移驻扎。与此同时,整个三九七旅下属的三个团纷纷往各自的防区进军。
接下来的两天里,七九三团每天行军五十公里,第二天晚上从奉新和安义之间的山林水道间穿插而过,第三天上午抵达预定目的地:梅岭主峰。
之所以第二天是在晚上行军,是因为奉新和安义两座县城都有鬼子驻军,并且梅岭距离南昌城也不过15公里。
穿插奉新和安义之间时,由于两座县城相隔二十五公里,中间有一条北潦河隔开,鬼子也是初来乍到,而且兵力也不足以覆盖两座县城之间的小镇乡下,加上七九三团又是晚上行军,所以没有发生交火的情况。
这次短途行军也算是对初入部队新兵的磨练。
“通讯兵,向旅部发报。我七九三团于十六号上午十点抵达梅岭主峰正式驻防。用明码发报,我们就是要光明正大的告诉南昌周围的鬼子,让他们不得安心!”
李崇下令通讯员给旅部发报,而且是没有遮掩的明码发报,就是要让鬼子知道。而且在等安稳下来后,团里接下来还要在周边乡镇征兵,扩大实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