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停。” “停。” “停!” 连续叫停了三次。 藤井树看向橘北吹奏部小提琴手首席的位置,“松前同学,你要不要先休息一下。” 其他同学也跟随老师的目光向松前心春看去。 大家都很疑惑,平时一向表现很好的松前心春,怎么在关键时候掉了链子。 这都已经是第三次跑调了。 “我抱歉,老师,我想再试一下。” “嗯。” 藤井树没多说什么,只是喊大家从第一乐章第一段再次开始。 乐曲缓缓齐奏,一开始都很和谐,但是到了第二乐章,松前心春独奏的部分。 藤井树皱眉。 “停!” 松前心春脸红了。 已经是第四次被叫停。 连赤井木子在一旁也皱了眉,今天心春这孩子是怎么回事? “松前同学,没问题吧?” “没,没事。”松前心春转过头。 “怎么感觉你今天好像很不在状态?” “我没事的!”松前心春轻抿嘴唇,“只是昨天没怎么休息好,休息一下就行。” “那好,”赤井木子没多说什么,“那你就先休息,其他同学继续。” 松前心春起身走到队伍外边,拉了张凳子,找了一个角落坐下。 她将小提琴放在腿上,一直用手抚摸着琴弦。 果然好难 那些人到底是怎么做到连极小极小的细微之处,也可以演奏出来的? 那种转折、那种和弦.自己明明感觉自己的手法、力道,还有用心之处,完全不比对方少什么,可始终难以做到那种大师风范的感觉。 藤井老师他又是怎么练到信手拈来的水准? 同一首曲子,在自己手中,和老师手中,完全不是一个东西。 松前心春有些懊恼,心里还有些泄气,脑子里更多的.还是昨晚藤井老师那副在看自己演奏后摇头的样子。 该怎么才能去把这种感觉做好呢? 她想了整整一个上午。 下午练习的时候,她也仍坐在角落里冥思苦想。 第二乐章,浮云之梦. 何为浮云之梦? 这是老师改编的曲子。 按照老师的意思,自己的独奏是这篇乐章里的点睛之笔,尤为重要。 像是一种宁静、虚幻的意境宛如白云在天空中缓缓飘动,带着悠远而飘渺的梦境。 乐章的旋律是轻盈而流动的,充满了温柔的起伏,带着不定的、遥远的思绪。 宁静、缥缈、温柔、遥远. 松前心春闭着眼,在心中提炼出了这几个词。 她在思索,这种感觉,到底是什么样,才能用这四个词来描绘? “难道说!” 思绪越来越深,情绪也越积越沉。 直到一个影子忽然出现在她的脑海之中,这份印象直刷刷地冲击了少女的脑海,甚至连脊背都忍不住轻轻一颤.她想到了,想到了一个影子. 宁静、缥缈、温柔、遥远. 这.不就是小时候母亲带自己出门时的那个雪天么? 母亲牵着自己的手,带着自己在雪中漫步,朝山上的神社走去。 雪景宁静,周围满是松木,山上的钟声缥缈空灵,周边的气温寒风刺骨,而母亲的手却是无比的温暖她牵着自己一直向前.一直向前. 那时候的自己什么都不用想,只需要在母亲身边拉着母亲偶尔抬头看一看她一路朝向山顶。 这种感觉难以名状,可的确让松前心春暖意恒流。 她将这种感觉收拾在心里,趁着大家练习完休息的时候,架起小提琴,捏起琴弓,在角落里,试奏起来。 乐章的动态从轻柔的pianissimo渐次增强到mezzo forte,如同浮云,时而淡薄、时而浓厚。 这种细腻的力度变化使得音乐相当有层次感。 突然在会议室中响起音乐使得一旁休息聊天的同学即刻看了过来。 就连最上方的赤井木子、藤井树,也跟着看了过去。 虽然在坐的众人已经听过松前心春独奏过许多许多次,可是同样的音乐,这时候.却有一种额外的奇妙之感像是听过,又像是没听过。 明明知道这是松前心春在《青空华尔兹》第二乐章里的独奏,又隐隐不同。 但这份感觉,确实听所未听! 体验相当奇妙。 就在大家沉浸于松前心春的演奏时,她却放下弓弦,看向藤井树: “老师,我可以了。” “确定?”藤井树这才放下手中的乐谱,反问一句。 “嗯。” “那好,大家准备一下,我们再演奏一遍,争取一遍过,然后我们就去休息,正式迎接明天的比赛。” “是——!” 橘北吹奏部,拖长拉大声音,集体回应。 松前心春坐在小提琴首席的位置,深吸一口气,她感受到了不少同学的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 加油! 她这么在心里勉励自己。 藤井树挥动指挥棒,乐曲从头开始缓缓响起。 第一乐章的旋律如水般流动,乐队整齐划一,每个音符都落在准确的节奏点上。 首先是九花月的独奏,节奏轻快明亮。 松前心春配合着她曲调的同时,也在静静等待属于她自己的独奏部分。 这时候心中的感觉还没有消失,脑海中仍然浮现着母亲牵着自己手漫步在雪天的画面。 那种宁静、缥缈、温柔而遥远的感觉充盈她的思绪。 音乐进入第二乐章,松前心春轻轻举起了琴弓,呼吸也随之放缓。 她闭上眼睛,将情感融入琴声中。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