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砰!” 一声清脆的枪响,压过了叽叽喳喳的声音,他扯着嗓子大吼道:“老子耳朵不聋眼睛也不瞎,谁再聒噪,老子一枪崩碎你的天灵盖!” 在杨维的震慑之下,城墙上乱糟糟议论声方才被压了下去。 “你们说是从锦屏县来的援军,可有凭证?” 杨维举着火把,扯着嗓子,朝城墙下面问道。 城下一个大嗓门的汉子同样扯着嗓子回道:“有县太爷的印绶与令箭作为凭证。” “找个人带上来说话。” 杨维大手一挥,马上过来几名兵卒用绳子把一个足够容纳成年人的竹筐放下了城墙。 “你到城墙上诈门。” 曹斌找了一个曾经在播州县衙做过典史,熟悉衙门程序,而且能言善辩之人带着县令印绶与令箭出去诈骗。 “在下锦屏县典史胡林,不要放箭啊,莫放箭!” 他的名字的确叫胡林,不过不是锦屏县的典史,而是以前在播州下辖的黄平县担任过典史。 胡林把装着印绶和令箭的包袱挂在脖子上,举着双手,小心翼翼的走到城下,弯腰钻进了竹筐中。 “升筐!” 杨维一声令下,四五个田兵飞快的拉拽麻绳,把竹筐里的人升到了城墙上。 “在下锦屏县典史胡林。” 胡林从筐子里跳出来,双手把包袱交给杨维,“听说杨应龙的叛军意图进攻黎平城,邓县令特地命令我率部前来支援。” 黎平府下辖七个县,光典史就有七个,而且典史只是不入流的九品官,因此杨维也不认知道锦屏县的典史叫什么,更不认识谁是胡林。 但看到此人言行举止颇有官员的风范,而且说话的声音也带着衙役腔,还有他身上的绿色官袍,杨维心中已经信了六七分。 他飞快的查验了一下知县印绶与令箭,看起来也是如假包换,心中便已经信了九分。 “印绶是真的、令箭也是真的,但为何没有邓县令的文书?” 杨维本着负责的态度,在下令开门之前又盘问了一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