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是一种类似【团体治疗】的效果——不是【团体辅导】,是【团体治疗】。 同时,李明路也会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一种【去污名化】的个体体验,不再觉得【抑郁症】是一种灾难,一种麻烦,减少自我批判; 对【抑郁症】的评估也会获得参考重构,对生活重新产生希望感。 当然了,和【团体治疗】不同,这种一堆类似问题的人自发聚在一起的情况,是很容易脱离控制的。 除了产生向上的氛围以外,还有可能产生诸多负面的影响。 比如消极共鸣、竞争性诉苦,最终导致【症状强化循环】。 或者是无助感蔓延,让负面情绪在人际间传递,最终造成【负面情绪传染】。 亦或者朋友之间反复讨论问题及其负面感受,而非寻求解决方案,最终形成了【共同反刍】。 当然,通过李明路的叙述来看,这些暂时不存在。 同时,除了上述负面影响之外,哪怕这种同类相聚的氛围是向上的,也有可能对抑郁症患者造成认知偏差。 比如【正常化偏误】:当个体发现自己的负面经历或症状在群体中很常见时,会倾向于将其视为“正常”或“可以接受的”,而非需要干预的“问题”。 进而阻碍患者认识到自己需要专业帮助,延误诊断和治疗。 好在李明路接受这种影响的时候,自身已经在咨询中,有了强烈的求助意识,还和南祝仁构建起了牢固的咨询关系。 因此在南祝仁的引导下,可以让他如今现实生活的变化,往好的方向对他施加影响。 甚至于这种生活化的影响,对李明路的帮助要远远大于南祝仁在咨询室里面做的事情。 “不过……” 李明路的嘴角的笑容突然收敛了一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