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平凡的世界》-《文豪1983》


    第(1/3)页

    由于“鲁迅文学奖”设立搞的不了了之了,大家的火气都很大。至少要把茅盾文学奖大搞特搞才是。

    现在这一奖项正在收罗过去几年发布的作品,入选者众多。

    余切的《潜伏》、刘白宇的《第二个太阳》都是有力竞争者,除此外,还有《金瓯缺》等。

    这都是85年之前完成的。

    现在已经是88年,因此,有人提出可以把86年甚至87、88年也算进评奖范围(因为实际在89年评奖),这会导致个什么情况呢?

    比如,《穆斯林的葬礼》入选。比如,《少年天子》入选。

    偏偏这些在后世看来,是这一届茅盾文学奖的大败笔。

    还有余切一系列如何排定?他量大管饱,起码有《落叶归根》、《血战老山》多部能入榜。

    如果你让余切入榜,一人评选多次,茅盾奖不如变成余切奖?

    如果你不让余切其他入榜,似乎这个奖失去了评选的意义——它是为了评选出一定时期内,具备代表性的和作者才举办的。

    《京城文学》的李铎说了个公道话:“作为评委我很为难,作为被评选的作者很为难,余切也很为难。”

    截止到88年八月份,作协评奖办公室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出版单位推荐作品九十多部。随后,评委会聘请了22位评论家组成读书班,分散阅读推荐作品。

    这些人当中有丁柠、马峰、刘白宇、程荒煤、李铎、朱生昌等——似乎不怎么出名,他们都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文艺评论家。

    文艺评论家!

    这不是你认为你自己是,你就是的,做评论家得有影响力,直观来看就是有无背景。

    李铎是《京城文学》主编,程荒煤是电影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马峰先后做过晋省作协、文联的一把手。其余的就不提了,背景差不多。

    是这样的一帮人。

    余切也有个一官半职,他目前是京城作协的副主席,其实在众人当中职位最低,不过,显然没有人敢轻视他。

    “余老师!”原先和余切照过面的程荒煤和他握手道。

    “你在斯德哥尔摩走到了最后五人名单,真的假的?真是扬我国威,简直是文坛盛事!”

    其余人也好奇的看过来。

    虽然余切距离他们非常远,但诺奖无疑是更遥远的。

    得过诺奖的华人有那么几位,但土生土长出来的诺奖获得者一个也没有。甚至于,走到五人大名单的也没有。

    李铎向来说话直白,他道:“如果你进入五人大名单的事情是真的,你已经是中国作家有史以来的第一位!”

    这话太吓人,李铎又找补道:“当然,我们不能光看那些外国人怎么想!可是,如果我们要看的话,事实就是这样。”

    他说的话有点诺言诺语,左右脑互搏。但余切很喜欢,李铎几句话说明了余切的牛逼之处。

    有李铎把话说得这么绝,余切自然不用夸耀自己了。他讲了几句自谦的话,再爆了一个料:“入选诺奖提名的人有很多,拒绝过的人也很多。”

    “有什么说法?我真的想听听。”李铎老顽童似的,脸都激动得红了。

    “我记得的就有两位,一个是鲁迅,他被人提名诺奖,但他拒绝了。因为他当时认为民国积贫积弱,如果他要得了个什么提名,反而会麻痹国民,以为民国还可以,害处很大!”

    这确实是一个料。众人都没听过,只见原本和余切不认识的丁柠、马峰等人也附耳过来。

    “另一个是钱忠书,他就很低调了。可能你们都不知道,他也拒绝了外国人的提名。”

    “这原来是真的!”程荒煤高呼一声,然后长叹道。

    他俩有段时间都在社院做同事,多少听说了一些风声:钱忠书在海外颇有名气,有汉学家专门写信来问他,是否能接受提名他去诺奖。

    钱忠书自知自己实力不够,加之他不爱热闹,随即婉拒。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