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两天之后,杨从新带着两个技术同事,从京城出差回来了。 当天许知泉便组织了一个闭门会议,并让李锐开车去把许晨从镇上接到了厂里。 …… 晨风科技园区,综合楼大会议室。 许晨走进会议室时,里面已经围了十几个人。 除了许知泉和方骏外,其余都是厂里的技术骨干。 几张机械图纸投在了幕布上,杨从新正在给大家讲解。 他讲得很细致,一堆技术同事频频点头。 许知泉、方骏、许晨三人,则明显听得有些吃力。 中途许知泉打断了几次,询问了几个问题,杨从新重新整理了下思路,换了一些比较容易理解的语汇和描述方式。 许晨坐在后排,也大致搞清楚了状况。 杨从新带回来的,便是华科院物理所最新的一项电机技术,大概叫作“直流无刷轮毂电机”。 这种电机技术已经在实验室验证成熟,杨从新也去验证过实物,但还没有商业化投产使用。 这种电机技术,相对于现在市面上电动车厂使用的主流电机,核心优势在于两个。 一是几乎没有噪音,行驶过程非常安静。 二是几乎无需维护,使用寿命也是主流有刷电机的3倍以上。 许晨毕竟对技术上的事情不太懂,但听着杨从新的讲解,脑海中却有一些前世的印象。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好像前世有一家电动车厂家,便是买断了这种电机技术,并将无噪音和寿命长作为差异化优势,迅速打开了市场。 而听杨从新的讲述,这种电机技术目前还在华科院的手中,没有被哪一家电动车厂家买断。 不知道是否是重生后的时间线偏差,但目前来看,这确实是晨风电动车的一个重要机遇…… 杨从新讲解完,许知泉转头看了眼后排的许晨,父子俩交换了一下眼神。 很明显,许知泉也意识到了其中的巨大价值。 他抽了口烟,对杨从新道: “杨主任,这个怎么合作?” 杨从新扶了扶黑框眼镜,又拿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 “华科院那边也需要收益,他们已经接触了三四家电动车厂,我们是其中一家。 但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家明确给出意向…… 我侧面了解了下,他们接触的另外几家,都是京津地区的小电动车厂。 这几家都还在观望,主要是现在他们的电动车卖的还不错,觉得投入几百万搞电机,成本太大了些……” 06年国内的电动车还算是起步阶段,没有真正迎来大爆发。 目前国内主要是两个地方,聚集了相关的产业配套。 一是北方的津市周边,二是苏省的锡市周边。 晨风科技这次引入的电动车生产线,便是从苏省引进的。 当时许知泉也做过考察研究,北方津市的生产线相对而言稍显落后,甚至类似于乡镇小作坊。 与此同时,也刚好市里面领导可以牵动的关系也是苏省那边,这才引入了目前的生产线…… 杨从新接着道: “我跟华科院物理所的人深入聊过,他们可以开放几种合作形式。 第一种是技术授权,但不是排他的,也就意味着这技术也能同时授权给其他厂商。 初步报价在两百万…… 第二种是产销分成,前期无需支付任何费用,但我们使用他们电机技术的电动车,每卖出一辆,他们抽成零售价的2%-8%。 这种合作方式可以排他合作,但对应的分成比例较高。 第三种是技术买断,我们一次性买断这种电机技术专利,国内其他厂商也便不能使用了。 费用也是最高的,他们初步报价八百万……” 话音落地,几个技术同事连连咋舌: “这么贵啊?!” “居然要大几百万,还是搞科研挣钱啊!” “这得卖多少电动车才能赚回来?” …… 许知泉皱眉想了想,抬头看了眼杨从新。 杨从新已经跟许知泉共事比较久,瞬间明白了他的意思,便对面前十几个技术同事说道: “大家先去忙吧,今天会上讨论的内容保密。” 其他同事答应了声,这便告辞离开。 会议室中,便又只剩下许知泉、许晨、杨从新、方骏四人。 许知泉给杨从新递了一根烟: “杨主任怎么看?” 第(1/3)页